找到相关内容1254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欲界六天之-夜摩天

    译《华严经》十;《大毗婆沙论》一三四、一三六;《三法度论》下;《杂阿毗昙心论》二;《大智度论》五十四;《立世阿毗昙论》七;《瑜伽师地论》四、五;《俱舍论》十一;《顺正理论》...、离诤天。据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六、立世阿毗昙论六、佛地经论五、慧苑音义上等所载,此天界光明赫奕,无昼夜之分,居于其中,时时刻刻受不可思议之欢乐。另据彰所知论上载,三十三天常与阿修罗诤斗,夜摩天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0159642.html
  • “放生”在佛教中的含义

    梵网戒经》是放生的理论依据,《金光明经》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,其他大乘经如 《六度集经》三,有赎鳖的放生记载,而另外玄奘三藏《大唐西域记》,也讲到雁塔 的故事。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,...既戒杀又放生,当然功德倍增,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。史不绝书。   在《杂宝藏经》四记载: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,要沙弥返回俗家, 七天之后再来,但没有说明原因。他在返家的路上,看到一处池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2866009.html
  • 洪修平:佛教的人心关怀及其现代意义

    ldquo;无明”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最终总根源,“若无无明,则诸业不集不成”,[《成实论》,《大正藏》第32册,第313页。]因此,消除“无明”就成为佛教解脱的根本之路:“一切众生所有衰恼败坏等事,皆由无明;一切利益成就增长,皆由于明”。[《成实论》,《大正藏》第32册,第313页。]而佛教认为,无明烦恼其实皆由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973204.html
  • 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甚么?

    Khosha),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(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)。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(杂阿含.二五三及二五五等)。 可见和尚一词,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,但在佛教,确有它的根据,佛教的律藏,称剃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5376551.html
  • 什么是阿赖耶识博

    缘故。有情执为自内我故。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。摄持因果为自相故。此识自相,分位虽多;藏识过重,是故偏说。 五解 成唯识论三页云:此第八识,或名阿赖耶。摄藏一切杂染品法,令不失故。我见爱等、执藏...华言离垢。根身者,即眼等诸根也。)(《三藏法数》明·一如等 撰) 释义三 瑜伽七十六一页云:亦名阿赖耶识,何以故?由此识、于身摄受藏隐,同安危义故。 二解 摄论一卷三页云:此中最初、且说所知依、即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5176670.html
  • 问: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甚么意思?

    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(杂阿含.二五三及二五五等)。 可见和尚一词,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,但在佛教,确有它的根据,佛教的律藏,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(Upadhyaya),‘和阇踮&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171690387.html
  • 西秦崇佛与法显夏坐

    中心之间的中继站。   西秦统治者不但自己崇信佛教,凿龛造像,还聘请高僧为国师,让其参与国家管理,也曾组织人力大量翻译佛经,为弘扬佛法大开方便之门。   《历代三宝记》记载,僧人圣坚在西秦译经约15部,说:   "乞伏国仁……尊事沙门。时遇圣坚行化达彼,仁加崇敬,恩礼甚隆。即播世风,仍令翻译……"。   《高僧传》十一《习禅》中记载,先后在西秦境内活动的高僧有玄高、昙弘、昙无(摩)毗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1892652.html
  • 奘净两师所传的五科佛学

    ldquo;大唐西域记”所载建寺诸王实际都是第五世纪以来的人,所以寺学的规模大成于世亲菩萨之后。   (二)见“南海寄归传”四“西方学法&...全盘组织,十六会的体裁系奘师辑译而成,我另有考证。   (八)见“慈恩法师传”二、三、四、六各。   ()参照“杂集论”十六,论轨决择段。  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5839944.html
  • 沩仰宗眼

    龙兴寺受具,学大小乘经律。23岁游江西,见百丈山怀海而入室,居参徒之首。元和末,他遵怀海之嘱,到沩山去开法。《景德传灯录》记其赴沩山主法的因缘:一日,司马头陀从湖南来,对百丈怀海说:“寻...澹泞无碍,唤他作道人,亦名无事人。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)。灵祐仅对于自心起念,告诫弟子不要为外界假相所惑。他让侍者唤第一座,第一座来,师云:我唤第一座,汝来作什么?又让唤院主,院主来,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742211.html
  • 梦蝶园改称法华寺年代考

    李氏逝世后的情形,依照台湾最早的志书,于康熙三十三年(西元一六九四)由台厦道高拱干所纂的“台湾府志”外志、寺观附宫庙所记:  梦蝶园:在府治社稷坛南数百武,先是漳人李茂春寓此,筑茅斋以寄放浪之情,扁曰梦蝶,后易以陶瓦,清流修竹,日增胜概,改为准提庵。  又照康熙五十九年(西元一七二0)陈文达所纂最早的“台湾县志”杂记志、寺庙记:  法华寺:在东安坊,伪时漳人李茂春构茅亭以居,名梦蝶处;后僧人...

    卢嘉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0544533.html